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日前出炉,其冲击波正在并将继续扩散。6月23日,“脱欧派”仅以四个百分点、近127万票的微弱优势,草草决定了国家走向。全球舆论为之哗然,金融市场随即动荡,英镑触及31年来低点。这样的后果,是不少人,包括赞成“脱欧”的英国选民所始料未及的。此次英国公投将成为“冷战”结束后全球地缘政治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判断这一事件的长期影响尚有待时日,但其即期冲击已然显现。从经济上看,在大宗商品价格跌势、中国经济放缓等因素之外,这一异动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从政治上看,“脱欧”是如今汹涌而来的民粹主义、反建制运动的突出体现,也是战后欧洲一体化事业的重大挫折,虽然短期内英国“脱欧”不至于引发“多米诺效应”,但“光荣孤立”的海峡将变得更深更宽。 英国“脱欧”,受冲击最大的是英国经济。无论依据何种情境,英国GDP均会严重缩水。其区域分歧、代际矛盾、阶层冲突均会激化。当然,公投只是开启英国“脱欧”的第一道门,距离最终英国“脱欧”尚待时日,且在“脱欧”第一波后果袭来后,英国民意汹汹,不排除英国提前大选,举行第二次公投。公投结果能否兑现,还须过英国政府和议会两道关,而在英国议员中,“留欧派”是大多数。即是说,英国留欧的可能仍然存在。 无论前景如何,此次公投的教训与启示均值得深思。将战后欧洲最重要的成就——区域一体化的前途交由一国简单多数即可胜出的公投来决定,这种极低门槛的安排引发了民主程序遭滥用、决策机制遭绑架的质疑。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英国这个代议制民主最为成熟的国家,令人格外错愕。 欧盟作为当今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共同体,为欧洲大陆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与繁荣,成就毋庸置疑。它彻底消除了困扰欧洲千百年的战争问题,民主的程序也让不满找到和平宣泄的渠道。然而,这一进程久已打上布鲁塞尔精英主导的烙印,加上2008年的欧元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衰退,开放边境造成的移民涌入和因此得以渗透的恐怖主义,普通民众更多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加上英国对欧洲大陆保持距离以维持力量均衡的传统,在多重危机夹击下,英国“脱欧”成了这种自下而上民意反弹的火山口。“夺回控制权”成为“脱欧派”最鼓动人心的口号。 尽管“脱欧”公投反映了英国民意的反弹,但是,“脱欧”解决不了英国存在的问题。而要应对今天欧盟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欧洲一体化的执行者们及时回应民众的顾虑与诉求,而非碍于官僚政治的桎梏反应迟钝。民主不仅关乎选票,同样涉及问责,涉及政治家对民众诉求的及时和满意的回应。 在公投结果出来后,欧盟余下的27个成员国第一时间表态: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欧盟必须团结应对,欧盟将继续前进。由此展现了欧盟将一体化事业继续前推的决心。其实,欧盟本身就是危机的产物,正是一次次危机推进着欧洲一步步走向一体化。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与美元不再挂钩,欧盟开始思考统一货币的可能性,并终于在1999年采用了欧元;1973年的石油危机直接促成了欧洲理事会的成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促发欧盟着手建立统一的财政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欧罗巴合众国”不再是乌托邦梦想。 相较历史上的危机,英国“脱欧”是欧盟不断扩充道路上遭遇的最大逆流。在民粹主义和反建制运动甚嚣尘上的当下,一批缺少理性、也缺少妥协精神的政客得势,加剧了民粹主义浪潮。对此,一方面要坚定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同时,也要勇于面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地区、阶层和代际差异日益加剧的现实。既不因噎废食,也不无所作为。 在英国“脱欧”问题上,中国不可能是旁观者。目前,国内观察家多瞩目于大国博弈,分析其对投资、人民币汇率乃至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影响。这些思考诚然重要,但是,由英国公投反求诸己,对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当更有裨益。公投结果公布后,有些论者以此为据,认为民主存在先天缺陷,民粹主义泛滥难以避免。殊不知,这只是公投丧失制衡机制的偶然结果,绝不能构成抵触现代政治文明的借口。还有论者竟然为欧洲一体化暂时受挫而窃喜。过往20多年,中国深深得益于全球化进程,今后的繁荣仍系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当是其中重要一环。为合作伙伴的挫折而欣喜,既不道德也不明智。 英国“脱欧”公投不是一场闹剧,也不像卡梅伦在事后演讲中所说“英国人民的意愿是必须执行的指令”那般简单。对英国,对全球,它均是一场存在缺陷却值得重视的试验,结果值得我们警醒。
英国“脱欧”的教训与启示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